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侨界风采 >> 人物风采

刘为明:用爱好结出财富的果实

来源:杭州侨联发布日期:2011-03-09

 

  在富商云集的浙江,天目琴行的董事长刘为明的资产总额并不会引起太多的关注。但是在乐器行业中,他称得上是全国的领军人物,从社会影响力来说,他肯定是浙商中最快乐的一位。他的社会效应,远远大于经济效应,他倡导的“以商养学、以学促商,以商兴业”的经营理念,用“乐器销售、音乐培训,文化传播“的经营方式,将传统的简单的乐器买卖行为,提升为高雅的文化产业,并已成为全国琴行业的发展模式,他热爱音乐而竭尽全力地推广音乐,而音乐也给了他丰厚的回报,琴行规模也逐年扩大,社会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在刘为明的商海沉浮中,创业的过程中,无论身处顺境、逆境,笑声总在他的生活中,而对财富的淡然,则让快乐一直与他相随,他把爱好演化成创业和激情,也把财富的本质演绎精彩绝伦,其实很多时候追求财富,并不意味着要放弃自己的爱。
  
  “我很惊讶,天目琴行在销售、教学、欣赏、几个方面都做的很好,是和谐创业的典范,是杭州创文化名城的排头兵。
   ——2005年时任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平在考察天目琴行时的讲话

                           

       


  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说:“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要敢于试验。”随之改革的速度又一次加快,改革的春风吹进了刘为明年仅32岁的心里。
  对音乐的热爱,让刘为明看到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前景。他这颗“不安分”的心开始加速跳动。当年9月,他毅然放弃了大学教师岗位,下海成立了杭州第一家个体琴行——天目琴行。
  “在当时社会也真的需要一个象我这样比较了解音乐的人来创办一家这样的琴行。是的,当老师固然好,但是那不是我的理想,我的理想是让更多的人了解音乐。”于是刘老师开始了他的音乐苦旅。起初,刘为明并没有做一个所谓“商人”或者“企业家”的梦想,那时候,民营经济还不是社会经济的主要成分,人们对琴行的认识更是不了解,乐器的消费远离普通消费者。
  创业需要正确认识自我,从实际出发,忌好高骛远、心浮气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干。
  “记得一次,一车东北钢琴运到店里面对一车两层的木头箱,没有铲车,也没想到去找搬运工,愣是凭着那双握笔的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将钢琴卸了下来,手弄破了,身上像脱了皮,接下来的一周都只能躺在病床上”。“为了寻找货源,怀揣仅有的一点积蓄,直奔上海,三番五次地找朋友,托关系,真诚地与厂方进行沟通,历时两个半月终于拿到一批上海名牌钢琴。” 
  刘为明从没有想过用乐器去赚钱,他只是因为热爱音乐而推广音乐。“无心插柳柳成荫”,音乐却给了他丰厚的回报,琴行规模逐年扩大,社会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为了实现艺术家的梦想,更是为了推动音乐艺术的发展。他于1998年由杭州教委批准正式创办成立了天目艺术专修学校,在销售乐器的同时办起了音乐培训。时至今日,天目艺术专修学校已成为蜚声行业内外的知名学校。
  为了普及音乐,琴行相继承办了首届聂耳·施特劳斯钢琴大赛、少儿民乐、管乐大赛等赛事,通过比赛,捐助办学以回报社会。他还精心策划,四处联络像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俄罗斯著名钢琴家米科拉·萨克、美国钢琴公主琳达·珍蒂、李云迪、孔祥东等等这样的中外音乐家来杭举办个人音乐会,为杭州献上一场场精彩纷呈的音乐盛宴,引起极大的轰动。但为此也引起身边同事和部分员工的不满:“搞这些东西不赚钱不说,每次还倒贴好多钱,费时、费力,卖琴就好好卖琴吧,只要你的产品质量好,服务好,还怕生意做不上去不成?”刘为明对此付之一笑说:“如果不提高市民的文化素养,不培育音乐潜在消费者,光靠卖琴一年能卖几架?我这样做,不就是为了激活杭州的文化市场氛围,达到多做生意吗?”
  原来“以商养学,以学促商,以赏兴业”的经营理念早就已经根深蒂固于刘为明的脑子中。 
  刘为明当过老师,原先他更愿意做一些学术方面的研究,身体力行,为人师表。后来他开起了琴行,办起了艺校,他的人生道路看起来好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刘为明有一点是没变的:“你的价值观决定了你必然能达到的高度。无论做什么,我们一定要做一个让别人尊重的人,让别人尊重的公司。这是一个梦想,跟从事什么职业没有关系。”
  从社会学意义上来说,对人的解剖总可以从做事和做人两方面评价。企业家做事,要看你做什么样的企业,怎样去做,做得怎样…天目琴行,不仅仅是卖琴、锣鼓等这些乐器,更多的是经营一种文化。  
  从做人方面来说刘为明那颗艺术家的心里流淌的是对公益热情的血液,他把主要精力用在了办音乐学校、搞音乐赛事、引进音乐盛会等各种“副业”上。他把琴行当作一份文化事业来做大做强。他以普及中小学生音乐教育为己任。关心支持社会福利事业,公司安排下岗人员和残疾人员就业百余人。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公司为杭州“拥抱明珠”活动无偿提供演奏所用的108架钢琴,创下了业界的先河也创下了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显然让琴行和艺校的正常流动发展起来有利于自己从事热爱和喜爱的事业. 天目琴行本着“以商养学,以学促商,以赏兴业”的经营理念要打造自己的百年老店,而对于一个拥有上千人的百年老店,它的成功不可能仅仅是企业某个经理人的功劳,也不可能是企业管理中的某一个要素决定的,而是品牌、企业文化、改革创新、诚信、经理人、人力资源、危机管理、核心能力等众多管理要素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
     现在的“天目琴行”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乐器商界的金字招牌。生命之源,创新为本,创新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实现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新组合,并引入生产体系。创新理论受到人们重视,企业期望找到没有出现过的新组合。但创新并不是在受到重视后才开始,而是一直存在,因为这是天目琴行继续生存的必要条件。天目琴行也一直在为此努力着。
  18年过去了,在其走过的道路上,一串串笔直、清晰的脚印证明刘为明丝毫没有背离自己的理想。他在忙于他所热爱的事业的同时,还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现如今他担任了中国钢琴调律师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浙江省音协理事、九届市政协委员、杭州市侨联副主席、杭州市工商联常委、西湖区工商联副会长等社会职务。作为市侨联副主席,他十分关注侨资企业的发展,这几年他撰写了大量的提案:关于提高市民音乐素养的提案、建立个人诚信档案以促进诚信社会的构建的提案、关于音乐文化走进社区的提案、关于建设中国音乐博物馆的提案、关于“政府采购音乐教育设备应扶植民族工业”的提案等等,他关注民生,关心民事,从方方面面投身到参政议政的工作中去。对待名利像对待一杯白开水,这正是儒家所倡导的君子之儒的风范,他说,他愿意为这一份社会责任无悔付出。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天目琴行的发展得益于祖国的日益兴旺发达,得益于浙江经济快速崛起。祝愿天目琴行能够飞的更高,成就刘为明百年老店梦想。
  
  企业的行为与城市的荣光紧密相连,这是企业的幸福,也是城市的欣慰。
  它销售产品,也播种艺术,培育孩童,也滋润大众。把乐符洒向街巷,让城市更为灵动。
                     ——杭州生活品质展评会对天目琴行荣获2010杭州生活品质总点评“年度区块”奖的点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