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午纵:心系中华的故乡情怀
周午纵博士,杭州人,剑桥大学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化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曾在国家科委工作,后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获剑桥大学博士学位并留校工作。曾受聘于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海外评审专家,中科院海外评审专家等。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担任小营街道统战联络大组长时,知道侨眷周晓杭同志的儿子在英国,我多次走访她。当她知道我也有许多亲人在国外,大家一见如故,经常联络。她把儿子周午纵博士在国内外的情况向我作介绍,我为他的祖籍国情怀所感动,多次撰文赞扬他的桑梓情深,并把他介绍给杭州市侨联,也曾陪同他母子应杭州市侨联邀请聚谈多时。周先生为人谦虚热情,给我们留下难忘的印象,我们希望他为家乡作更大贡献。
(一)
周午纵博士是材料科学家,杭州人。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化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于1983~1984年调国家科委工作,1984~1987年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1988年获剑桥大学博士学位并留校工作。1993年起担任博士生导师,成绩斐然。英国政府拨给70万英镑,要他在圣·安德鲁斯大学创办电子显微镜实验室,以后便在该校主持电子显微镜实验室。周教授又任该校博士生导师。他在《Nature》、《Science》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80余篇。他近来的重要研究课题为反向晶体生长现象和纳米材料的微结构分析。
周教授心系中华,关心中国高科技发展,自1992年起每年回国从事合作研究、学术交流,出席青年科学家大会和全球华人青年化学家大会等,获中国杰出青年科学家基金奖。受聘为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客座教授、浙江大学理学院客座教授、复旦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南开大学学科评审专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海外评审专家,并出任《自然科学进展(中、英文版)》编委,还担任中科院海外华人专家评审团成员。周博士深感中国综合国力增强,有雄厚资金用于科研和大力发展先进科学。他在上海参加“2002年第六届前沿学科青年学者研讨会”作了《透射电镜固体微结构》的专题报告,还主持了《纳米材料与技术》学术讨论。同年12月,又到厦门出席学术会议。次年,去法国参加了国际学术会议,而后又到京、沪两地,为中科院与复旦大学作学术报告。接着中科院在京举行“中国杰出青年科学家咨询座谈会”,邀请11位出国留学而在海外钻研业务,取得优异成绩且在著名学府任职的被公认的优秀学人,周先生为其中之一。后来,浙江省委统战部等单位联合邀请周博士参加“百名海外博士浙江·杭州行”活动,力求促进浙江杭州及其他地区的企业家、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与以浙江籍为主的海外专家、学者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以加快浙江省和杭州市科技创新和企业进步的步伐。
(二)
周博士故国情深,1992年起每年回国讲学,参加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坚持了很多年。2010年10月,他应浙江大学化学系之邀,在求是理学院论坛做题为《固态材料中的缺陷研究》的专题报告。固态材料的缺陷研究是固态材料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这个学术报告中涉及报告人近年来在缺陷研究方面的实例。该项固态材料的缺陷的微观结构研究,很大程度丰富了我们的固态化学知识,开拓了人们的视野。
他还在浙江外国语学院作了题为《科学研究,其乐无穷》学术讲座,就“什么样的人适合做科学研究”、“有关选题的思考”、“科学家的基本素质”、“我们为何写论文”、“青年是科学研究的主力”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教育理念、科研理念和科学思维的方法,为该校师生揭示了科学研究的神秘面纱,展示了科学研究的无限魅力。周教授认为任何有兴趣且踏实肯干的人都可以做科学研究,而身边的任何自然生物或物质,比如一根蜡烛的火焰,都可以成为科学研究的选题对象。而精力充沛的青年朋友应该成为科研的主力。周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语言幽默,其认真严谨的科学理念,让师生们深受启发。
2011年1月9日,应南开大学化学系的邀请,周教授作了题为《固态材料中一些易被忽视的细微结构》的学术报告,吸引了来自无机、物化、材料学科以及天津大学百余师生到场。周教授以最近研究实例显示,一些材料的关键部分,常常隐藏在材料细节中,而这些关键部分恰恰携带者材料形成机理的重要信息。报告结束后,周教授对参会人员的提问一一给予详尽且深入的解答,会场充满着热烈的气氛。2012年5月,周午纵来杭、沪探亲、访友与学术交流,两次去浙大与沙健教授作学术交流。
(三)
威廉王子是英国王室成员之一,也是王室第二顺位继承人,排在其父亲查尔斯亲王之后。他与凯特·米德尔顿的婚礼于2011年4月29日举行。两人都就读于圣·安德鲁斯大学,2005年6月毕业,学的是美学史专业。其“爱情马克杯”瓷杯上王子和米德尔顿的肖像四周饰以金色花纹,非常美丽。周午纵教授得到一份,此次回国就将如此珍重的礼品奉献给亲爱的母亲作为纪念。
记得他2000年因公回国,在杭停留只有三天,仍师恩难忘,即去医院看望中学时代物理老师王迁先生(民盟成员),还赠送合作新著《高温超导基础研究》。这本著作是与旅英超导学者梁维耀教授合作编著,作为祖国母亲50华诞的献礼,在国内科技界引起较大反响,还获得了2000年中国图书奖,这是出版界的最高荣誉奖。重病中的王迁先生面露笑容,师生同欢。
周午纵,这位从杭州、从中国走向世界的科学家坚持着对社会的承诺:科学家首先必须保证用严谨的科学态度从事科学工作,保证合理利用国家的资源,这两条就构成了科学家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此外,科学家还要承担传播科学的任务,还有培养人的任务,还要向社会无偿地提供科学成果,还有为国家、政府提供咨询,这种工作也是无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