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韧:商海中敢拼敢搏的“儒雅斗士”
李韧,杭州中艺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杭州市侨联常委。先后毕业于浙江大学、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取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99年创立杭州中艺实业有限公司,致力于户外家具、沙滩野营产品以及太阳能灯等户外休闲产品的设计、生产、出口和营销。自主品牌LETRIGHT被认定浙江省著名商标。
最先接触李韧,是从一通电话开始,听筒那端传来的声音醇厚有力,口音听来很像国外长大的ABC。等采访那天亲眼见到李韧,西装笔挺、风度翩翩,比照片上更加神采奕奕。而随后我得知,他其实刚刚开完一上午的会议,还有一堆公事等着处理,脸上却不见一丝疲惫,一坐下来就与我侃侃而谈,活力十足。
好学生也叛逆
李韧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母亲是小学教师,给他的最大影响是“读书很重要”。所以,他从小刻苦用功,再加上天资聪颖,求学之路可谓十分顺遂,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浙江大学,被光学仪器工程学专业录取。这个专业当时在浙大是最顶尖的。
就是这样一个人人夸赞的好学生,在读大学时,萌发了强烈的自我意识,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叛逆期”。李韧说,到了大学,老师还是一味地教你读书,忽略了教你怎么做人。他心生厌倦,开始渴望通过其他途径去了解这个世界。于是,他把大量时间都用在与专业无关的地方:读名著、听音乐、看美术……阅读人文科学书籍,拓展各类兴趣爱好。这些“闲书”带来了自我意识的萌发,冥冥之中也为他后来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基础。
“门外汉”的逆袭
1987年,李韧大学毕业,顺利进入了杭州光学仪器厂,做工程技术人员。工作按部就班,用他的话来说“非常轻松”。但这个别人捧在手心、唯恐失之的“金饭碗”,李韧却并不钟意。为什么?答案很简单,他的理想不在这里。
在经历了八个月的思想挣扎后,李韧从杭州光学仪器厂考到了杭州轻工工艺纺织品进出口公司,成为一个外贸专员。当时,这场考试由杭州外经贸局组织的,从3000人里录取50人,招考比例60:1,竞争的激烈程度不亚于现在的公务员考试。虽然当时完完全全是个门外汉,李韧凭着自己过人的学习能力,日以继夜地苦读,将外贸知识用一个月的时间补全了。据说,那两本专业书被他背得滚瓜烂熟,提及某一个知识点,在哪一页第几行都能脱口而出。
初到杭州轻工工艺纺织品进出口公司,一切都是崭新的,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李韧说,没人会特别关照你、指导你,只有依靠自学,从找客源到下订单,从报关到退税,一个人一竿子负责到底。为了能更快地熟悉整个过程,他给自己加班加点,多向前辈虚心求教,总是比别人花更多的时间和功夫去钻研。李韧说,这段经历培养了自己独立思考、学习的习惯,也培养了他对新事物能快速上手的能力——这些宝贵的“财富”为他的创业之路做足了铺垫。
创业之梦:“我不甘于平凡”
人人都说,三十而立。1995年,在杭州轻工工艺纺织品进出口公司工作了七年后,30岁的李韧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要么继续混,要么就重新出发。最终,李韧选择了创业:“我心里一直有股冲劲和热情,不甘于平凡,总想去做点什么。”于是,杭州中艺实业有限公司应运而生。公司成立后,自2002年开始连续获得杭州市出口创汇金龙奖,2004年跻身中国出口民营百强第43名,2006年排名全国行业出口前5名。创业初期,李韧交出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
2005年,李韧发现外贸行业同质化严重,仅仅依靠代工没有未来。企业要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自主创新。于是,他开始着手设计企业的发展战略,思考今后到底要做什么,“户外休闲”这个答案渐渐浮出了水面。户外休闲,现在在中国听来还算十分新潮,之所以会接触这一行业,可以说是偶然和必然的结合。李韧做外贸认识的第一个客人,是做人造花的。当时他很疑惑,以为人造花不过就是室内摆摆的,后来才发现这里面别有洞天。随后,他又接触了园林工具、庭院伞等,才有了户外休闲的概念,当时这在国外已经非常普遍。而他大学里“不务正业”看的那些美学、艺术的书籍,在本质上跟户外休闲的设计理念息息相关。这一年,自主品牌“LETRIGHT”诞生了,从制造到创造,李韧将自己的企业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2006年,“LETRIGHT”被认定为杭州市著名商标;2010年,被认定为浙江省著名商标。
可为人师:想为社会做贡献
好的企业家,不一定是个好老师,李韧却是个例外。在我眼里,他其实更像一个睿智的学者,会把自己一路走来听到的、看到的、学到的,用笔记下来,将平时积累的“小聪明”汇聚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毫无保留地传授出去,就像导师带着一群学生孜孜不倦地探索、挖掘各种知识的宝藏。中艺的员工都爱上老板的“培训课”,能听到不同的案例,可以学到高效的方法,大家一起高谈阔论、各抒己见。据了解,中艺的培训资料分门别类、内容丰富,有的甚至细到不同国家的客户喜欢的风格、交流的方式、讨价还价的空间等等。
李韧的好为人师,不仅是针对自己的员工。他说,人要懂得分享、学会付出,总要给这个社会留下点什么。据我所知,李总之前从未接受过任何采访,这还是第一次,他想把这些年来的所感、所想,告诉更多还在路上的创业者,或许可以让他们少走一点弯路。如今,越来越多的海外学子归国创业,李韧认为,这些人都是某些方面的专才,能带来先进的知识、技术、设计、研发等,但如果没有好的管理、好的制度,就不能发酵成为有价值的东西,无法收获真正的果实,所以一定要搭建盈利模式、组织架构、人才梯队、企业战略等体系,学会做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另外,传统的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泛指代工生产)模式目前已经Out了,低成本在中国已经没有优势,耐克、阿迪的加工厂陆续迁出中国就是很好的例子。依照今后的发展趋势,设计研发、自主创新才是正道,只有当你很难被模仿、很难被超越,才能在这个变幻莫测的市场里始终占有一席之地。
业余生活:爱学爱玩兴趣多
活到老、学到老。这是李韧信奉的真理。2008年,李韧重返校园攻读CEO课程;2010年在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学习,拿下工商管理的硕士学位。在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等他去照顾;在公司,大大小小的事务堆积着,等他去拍板。就是顶着这样巨大的压力,李韧坚持读完了所有课程,以至于现在回忆起那段日子,他依旧感叹:“真的很累。”回炉重造,不仅让李韧系统学习了管理知识,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明白了一个道理:学历不等于管理,不管你站得多高,一定要虚怀若谷,向同行多学习、多求教。
工作之余,李韧的兴趣十分广泛,读书、摄影、看电影、爬山、跑步,还会跟下属一起出去唱KTV,最爱的还是旅游。李韧说,不管多忙,每年一定会抽出时间来到处走走看看。我顺势问,“去了那么多地方,最喜欢哪个国家?”李韧低下头想了想,随即说:“最爱的还是中国。年轻时,总觉得国外比国内好;年纪大了,越来越觉得还是自己的国家好。就拿旅游来说,中国其实是一个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地方,有山水、有人文、有历史,这样有内涵的风景才耐人寻味的。”在洋派的作风下,李韧有着一颗最传统的内心,这或许也是他至今没有给自己按上任何英文名的原因,名片一栏里始终印着“LI REN”。
除了企业家的身份,李韧还与杭州侨联颇有“缘分”。在做采访计划的时候,我已经陆续从同事的口中听闻了李韧在侨联的点滴。2010年,李韧以华侨身份参加杭州市第八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并当选市侨联第八届委员会委员、常委。李韧平时工作繁忙,但是对于这份“兼职”,他亦非常重视,牢记自己常委的身份和职责,常想侨联的事情,思考侨联的工作,在全委会议上为做好侨联的工作出点子、提建议、谋思路。在侨联的联络接待活动中,出资出力,为大家创造一个良好的沟通环境;积极参与侨界迎新活动,为节目的内容和形式出谋划策。
李韧说,企业家是Leader,带领一帮人实现梦想。作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不仅要埋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说到未来,李韧的目光深邃:“我知道这个市场潜力无穷,但我也知道前面还有更多的艰难险阻要去克服。”
在李韧身上,我看到了儒雅与商智的密切结合,既有着儒者的文化和才智,又有商人的决策与谋略。有修养、讲诚信,对社会发展有崇高的责任感,这就是李韧的“儒商”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