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侨界风采 >> 人物风采

我的中国画情结

来源:杭州市余杭区侨联发布日期:2013-02-04

小时候,我对画画一点兴趣也没有。更不知什么是中国画了。初中毕业,考入当时叫做建德师范专科学校的严州师范。有幸碰到教美术的当时已有相当知名度的青年画家寿崇德先生。他上课,一走进教室,我就被他那慈祥的教态,美丽的画作,高超的画技所吸引。很快,美术就成了我最爱学的一门科,我就要求进入他的国画班,不久就成了他的忠实学徒,使我懂得了不少画画知识,学到了不少绘画的技巧,也使我深深地爱上了中国画,有段时间甚至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学校毕业后,我当过小学老师、小学校长、初中老师、初中校长(当时叫作责任人),8 7年开始去筹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并首任校长,兼任美术老师。我总利用寒暑假和其他业余时间去画画,随着年龄的增大,我对画画也更加深了感情,特别是退休以后有了充裕的时间,就更离不开画画了。也许中国画会成为我的第二终身“伴侣"。

由于有了画技,凡是我知道的社会上画画赛事,展事,我都尽可能去参加,去投稿。参加了比赛也常常会得到什么铜奖、银奖、甚或金奖的,我都觉得是别人对我的肯定与鼓励,带给了自己信心与热情。2007年1 O月看到报纸上登着要组织“奥林匹克之旅”全国书画大展,其意义直接与奥运会相连,我也就毫无疑问地决定参加。经过几个月的准备,我画出了八尺的《红梅迎春图》寄往了北京,2008年3月得到回音,叫我于4月1 8日到北京领奖,我足足高兴了几个星期。

俗话说得好“业精于勤”,“勤学苦练必有果”,我画画与那些行家里手或高手们比还有差距,但也频频得奖什么的,这成了我的快乐与动力。有人问我,你画画辛苦吗?我说画画是快乐的。因为画时我会全身心地投入,忘掉了一切。画好了,挂在墙上,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甚至沾沾自喜。心中愉悦、快乐。这对一个老年人的健康是多么的有益。

所以一个人一画画总会把他当作终身职业或终身业余爱好。这大概中国历史上有那么多画家出现的原由吧。我虽然画画还没有成“家”,但也最终成了这个行列的一员。

【编后语】严明华,侨眷,余杭区留联会理事,1960年考入浙江严州师范,跟随画家寿崇德先生学画,毕业后一直在余杭从事美术教学和校长工作,四十多年来从教从艺不断。他的作品在美术报等十多家报刊、杂志刊登。举办过个人画展4次,参加集体画展20多次,曾获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铜奖、2008奥林匹克之旅全国书画大赛金奖。现为扬州八怪书画院画师、中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国家书画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