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人,真切的情
一个普普通通的老人,身为平平凡凡的侨眷,30余年来,一心一意地扑在侨界事业上,真情实意地为侨眷服务。多次被评为杭州市侨联系统先进个人,她就是于1997年5月从杭州塑料化工一厂退休在李家桥社区担任第二党支部书记及杭州市拱墅区三胞亲属联谊会理事、区留联会理事、区侨联委员的姚凌女士。
心系侨界认真收集侨情民意
姚凌女士今年70岁,她的女儿杨晓松,于1991年就读于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奥斯汀护理学院,之后一直留在了美国工作。于是,她就有了一个新的身份——“侨眷”。
姚凌女士作为杭州市委及市侨联的信息员,一心一意扑在侨界事业上,为着侨界事业的美好明天,默默无闻地做着侨联工作。
平时,她十分注意收集侨情民意,并及时向社区侨联、街道侨联、区侨联反映。尤其自担任市、区、社区义务信息员后,姚凌女士克服自己年纪大、事情繁杂的矛盾,充分发挥自己写作爱好和特长,每年写出几十篇反映社情民意、侨界动态及社区各项活动的报道,深得有关部门的好评。2011年6月,她根据一些独居侨眷、空巢侨眷家庭的特殊困难进行了调查,提出了“扩大社区助老范围,为侨眷营造幸福晚年”的建议,分别向区侨联、三胞联谊会、市侨联反映,以供有关部门参考。除此之外,她还积极踊跃参加各种报刊、杂志及侨联的征文比赛,多次获奖。
姚凌女士的心紧紧地与侨联事业连在一起,心里想的和正在做的都是关乎于侨联建设和发展的事。就在2011年底,她向省侨联提了一个:拍摄反映侨界“情系中华、奉献桑梓”的电视剧及微电影等影视作品,以宣传我省侨界人物为建设和发展中国所作出贡献的精神和风貌的提案,当即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
身为侨眷积极做好宣传窗口
姚凌女士老当益壮,她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她在60岁时还学会了电脑、打字等基本技能,并将所学的电脑上网等技能与海外亲人们联络,让他们了解祖国和杭州的新发展,为联络、联谊花费了不少心思。
如在2006年3月,当她得知在美国工作的女儿需要在杭州寻找协作医院时,与女儿联手促成浙二医院与美国医院协作,进行学术交流、培训。2007年6月,她陪同女儿及美国医生到杭州来考察中国的医院管理及可投资项目,在她的积极牵线下达成了浙二医院医生、护士赴美国进修、培训的协议等。2009年8月,她陪同由其女儿为团长的“中医养生之旅”考察团的10多名美国人士到杭州进行了为期10天的中医文化考察、体验活动。这次体验活动不仅把中医养生文化介绍给美国朋友,而且还着力向美国朋友宣传了杭州和中华传统文化。
2012年,姚凌女士利用赴美探亲之机,广泛接触在美国的留学生及其父母,向他们介绍中央及地方政府出台的留学生回国创业的优惠政策等;鼓励和动员他们回国创业或“常回家看看”,是她脑子里一直在想的事,她也正一步步地通过自己的行动在为联络、联谊倾尽全力地做好它。
这些活动在美国奥斯汀及休斯顿等地产生了很好的影响,极大地推动了中外协作友好关系,她为杭州侨界走向世界做出了一些实实在在的事。
姚凌女士心系侨界、团结侨眷、凝聚侨心、汇聚侨力,一心一意扑在侨界事业上,使她平凡的人生变得更加充实而多姿多彩。
姚凌女士无怨无悔所做的事,都是真情流露。这些看似一件件、一桩桩的小事,琐事,恰恰是对侨界事业的发展和推动“三胞”联谊工作的前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平凡的人,真切的情。姚凌女士这些平凡的事,件件情动侨眷,活生生地带给我们无尽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