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侨界风采 >> 人物风采

王其伟:钩沉稽古为子孙

来源:杭州市侨联办公室发布日期:2014-02-12
王其伟,侨眷,原下城区红十字会秘书长,杭州市侨联五届、六届委员,现任杭州陆游纪念馆顾问,下城区政协文史委特聘委员,下城区三胞亲属联谊会副会长。

有一位老人,年逾花甲但精神饱满,躬耕杏林却热爱文史。退休前,他是下城区卫生局的干部,退休后他是杭州陆游纪念馆(下城区文史馆)顾问、杭州市下城区政协文史委特聘委员,潜心研究陆游课题,并给青少年做讲座,大力宣传陆游的爱国主义精神,钩沉稽古,撰写文史资料,反映下城区历史人文风貌。无论是退休前,还是退休后,不变的是他的儒雅和求知求实的精神,他有着知识分子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理想和践行。他就是侨眷王其伟。
  与王老相约见个面,聊一聊,王老先生爽快答应。秋高气爽的午后,在美丽的西子湖畔,一张桌两杯茶,几处鸟鸣,数枝丹桂香,和王老谈古论今,不亦快哉。
  今古钩沉缘喜好。王其伟出生在书香门第,他父亲是一名医务工作者,早年曾在英国皇家医学院学习,抗战爆发后怀着拳拳爱国之心踏上回国的旅程,倾学报国,在浙江卫生系统工作,参加扑灭1940年日军细菌战造成的宁波、衢州等地暴发性人间(人传人)鼠疫,并搜集了日军在浙江使用细菌战的证据,在战后东京审判时出庭作证,有力地指证了日军的残酷罪行。受父亲影响,王其伟也读了医学院,毕业后长期在卫生系统工作,曾担任下城区人民医院的院长,下城区红十字会秘书长。一生与医结缘的王医生还是下城区的“文史专家”,主要也是家庭的熏染,可以一提的是,为西湖申遗作出重要贡献的杭州市人民政府文化顾问、原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王其煌就是他的胞兄。王其伟少年时就读了不少传统文化典籍,文史的兴趣伴随终身。退休后,王其伟更是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文史研究和传播的工作中去了。现在是杭州市下城区政协文史委特聘委员,负责《下城今古钩沉》的编辑工作,主要是记述下城区历史风貌、街区变迁、下城的人和事。这份刊物每年4期,每期大约80页。王老先生办这份杂志已经9年了,坚持高标准办刊,编辑策划、约稿、审稿、联系排版印刷,都要严格把关,极少出现差错,真是不容易,为下城区的乡土文史做了系统的整理和记录。这些看似很繁重的工作,王老做起来乐此不疲,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只因为喜欢。”简单朴素的解释,让我们从他身上看到了一个乐于钻研、真诚为文、认真做事的老派知识分子的风骨。
  爱国诗文话陆游。王其伟是杭州陆游纪念馆(下城区文史馆)顾问,写了共计20多万字的陆游研究文章,可以说是名符其实的陆游研究专家。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留下许多脍知名口的诗句,他曾在杭州居住过一段时间。历史近千年流逝,陆游故居也无甚遗留,无迹可寻,如何做好陆游纪念馆的展览工作全靠自己。王老为纪念馆做了恰当的设计,有陆游的诗歌集展区、有陆游的研究著作展区、有关于陆游的记录片播放区,还有参观感受区,青少年可以把自己的参观心得写出来,贴在展览区内。内容丰富了,形式多样了,青少年也爱来了,在他的积极努力下,陆游纪念馆成为杭州市青少年第二课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多年被评为杭州市优秀第二课堂。此外,王老还积极走出去,走到学校、社区,去宣传陆游,宣传陆游的爱国主义精神。应邀到中国计量学院、杭州外国语学校等40余所大中小学做过讲座,反响热烈。王其伟将陆游一生概括为表达反抗外侵、统一祖国、创功立业的壮志雄心,抒发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愤慨,对腐败当局和投降派的揭露与抨击和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和关怀。每每动情处,慷慨激昂,王老师讲得投入,学生听的兴奋。王老说,陆游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就是诗歌,不仅是语言文学的,更重要的是他那爱国主义的热情。王老那拳拳爱国之心也是不言而喻的。
  稽古钩沉为子孙。王其伟从医卫工作岗位上退休了,但是退而不休,他认为有更重要的事要去做——整理文史资料。认真钻研的精神让他对下城区的文史掌故、街区变迁如数家珍。中山北路是杭州有名的文化街区,历史遗迹较多,记录了杭州的历史变迁,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这里不能不提到的是司徒雷登的故居。提到这桩旧事,王老精神振奋,正是在他的积极奔走之下,让他人重新或者更深入地认识了司徒雷登,引起大家重视司徒雷登和杭州的关系,故居的重要历史价值才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得以重修,对外开放,此举既保护了濒临毁坏的历史建筑,也推进了司徒雷登研究。正如王老说,司徒雷登故居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司徒雷登的父亲就曾经在中山北路上的天水堂传教。这些遗迹表明,当时杭州受到西方的影响,中西文化的交融和碰撞对杭州社会的发展有深远影响。杭州的一些地名、遗迹、掌故:百井坊巷的由来,张同泰的渊源、龙兴寺经幢的价值、中山路的整修、岳王庙旧址和孝女井的位置,王老都是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传承文化,星火相传。他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认真治学的研究精神,十多年里已编撰各种文史资料180万字。做文史研究,看似有些枯燥,但是可以为子孙留点资料,留下城市的记忆,王老是抱着极大的兴趣,怀着传承的责任去做这个事情的,而且做得很认真。每天一大早,王老就来到他在下城区文史馆的办公室,通常比上班时间提前个把小时,他爱这里,这里有陆游的爱国主义精神,有自己的喜好的文史资料,有稽古钩沉为子孙的价值追求。这样的生活虽然有点忙,但是很充实,很踏实。说话间,王老一脸的得意,朝窗外望去,湖面上日光点点,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临别前,王老先生特意叮嘱,作为一名侨眷,所做的事情是下城区侨联工作的一部分,不宜把功劳算在自己名下。不计名利,只管做事,应该就是侨眷王其伟的人生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