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侨界风采 >> 人物风采

李耀纶、林雪玲夫妇:一对报效桑梓的伉俪

来源:杭州市侨联宣传部发布日期:2014-07-11

李耀纶,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政协杭州市第七、八届委员,杭州市政协艺术团副团长。

林雪玲,印尼归侨,中国致公党党员,浙江省二届、三届特约教育督导员,中国致公党杭州市第三届委员会副主委,杭州市政协第五、六、七届常委,杭州市人大第十届常委,杭州市侨联第四、五届委员,第六届常委。

 

 

真情相濡以沫 谱写奉献之歌

林雪玲,1958年跟随爷爷奶奶回到福州市的印尼归侨。

李耀纶,祖籍河北保定,出生湖北,跟随父母在长江沿岸长大。

李耀纶与林雪玲,是北京大学的校友。那年,他们一个是物理系才子,一个就读西方语言文学系英语专业。两人因为爱好文艺,又都是学校文工团的成员,所以自然而然地相识、相知了。

大学毕业,林雪玲与李耀纶被分配到河北衡水阜城县。他们回忆说,在衡水,喝的水是苦的,沙尘暴更是厉害得不得了,每天早上起来,往往因为沙土厚厚,在桌上找不到东西。

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日日夜夜,李耀纶与林雪玲因相恋而相爱,终于在那艰苦磨砺的岁月中结为伉俪,开始了相濡以沫的恩爱人生。

由于是北大学子,夫妻俩后来放下锄头,在衡水师范专科学校教书育人。林雪玲是归国华侨又是河北省人大代表,政府有关部门本来要把两人调到秦皇岛做外贸工作,但后来又通知说林雪玲有海外关系,不能做涉外工作,这件事曾让林雪玲和李耀纶纠结了许多年。后来林雪玲提出调回祖籍老家福州,但也不行,因为当时福州是前线,户口控制得很严,根本进不去。夫妻一想,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去杭州吧。

那年杭州是将他们当人才引进的。这样,夫妻二人一起来到了西子湖畔,共同在杭州重机厂职工子弟中学执起了教鞭,李耀纶与林雪玲,分别执教物理与英语。

李耀纶教物理尽心尽力,重机厂职工子弟中学的学生基础比重点高中差许多。但是他教了两年,当年高考,杭州考区物理上90分的一共10个,他教的班就占了两个。

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实现“四个现代化”成为全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李耀纶因为对物理学的专长而精通了计算机。在当时,杭州市机械局系统的计算机培训课程都是李耀纶教的。而他更是倾注了大量的心血,闷头关在实验室里钻研,独立开发了《挖掘机专家系统》应用软件,并获得杭州市计算机协会科技进步奖。这期间,他因为勤于科研,还放弃了去省农工党就职的机会。我替他觉得有点可惜,李耀纶却说:“人生能做真正有意义的事,失去的已然不再重要,心里反而是很坦然的。”

几经变动,李耀纶后来去了浙江教育电视台,工作虽然与他在北大学的专业关系不大,但正是因为他的功底在物理,所以那年成功地现场直播了霍金的演讲《膜的新世界》。作为现场直播的导演,必须具有深厚的理论物理知识,在台里,可以说非李耀纶莫属吧。在浙江电视台,李耀纶制作的电视专题片《表哥周恩来》曾荣获浙江省广播电视一等奖。

而林雪玲,坚持优雅待人、知性处事,脸上始终挂着迷人的微笑。在重机厂职工子弟中学和三里亭中学的教学中,林雪玲老师所任教的英语课最受学生欢迎,在学生和家长中口碑极好。三十多年来的教师生涯中,她凭着强烈的事业心与无私奉献的精神, 兢兢业业、躬耕教苑,用爱心与汗水谱写了一曲奉献者之歌。她以渊博的知识和独特的教学方法,在同行中享有很高的声望,是杭州市英语学科的把关教师。“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林老师用自己的爱心呵护着学生的心灵,用无比的耐心倾听着花开的声音,她多次被评为杭州市优秀教师、省市两级的“事业家庭兼顾型”先进个人、致公党杭州市委、杭州市侨联先进个人。

平易近人的林雪玲常说,“我是一名致公党党员,又是侨联常委,所作所为时时刻刻代表着我的党派和人民团体的形象,我可不能给组织丢脸。”

六年无怨奔波 引资在杭创业

1992年底,李耀纶与林雪玲赴香港探亲,见到了久别的弟弟、妹妹和叔叔。

林雪玲的叔叔从印尼到香港办了厂,专业生产码头船只的起吊设备,而且与印尼、美国、新加坡等国都有合作。夫妻俩看在眼里,心里却不约而同想到一起:希望叔叔也回国,回到杭州办企业,为华侨引进外资办点实事,为杭州经济建设出一份力。

所以,在香港逗留期间,夫妻俩经常在叔叔跟前宣传杭州,希望他回国投资办厂。

叔叔被他们二人感动,于1993年初,带了几位新加坡华侨,排除重重困难来到中国,直接找到了杭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下沙)管委会。尽管当年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在下沙顺利办厂,但李耀纶与林雪玲依旧不气馁,用一腔爱国的热血,继续劝说叔叔来杭投资。

功夫不负有心人,叔叔又一次被感动。再来杭州时,杭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的领导热情接待了叔叔,并说:“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出来。”

终于,六层楼、上万平方米的厂房盖起来了,注册资金达几千万的“华鼎技术实业有限公司”在杭州成立,这是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纯外资企业,企业主要生产起吊带、起吊滑轮等起吊设备。

从谈项目、签协议、建厂房,到跑工商、财税等有关部门办相关手续,都是李耀纶与林雪玲夫妻二人辛劳操办,他们不仅没有向叔叔要一分钱,还垫资了万余元。连“华鼎”这个名字,也是李耀纶取的,他说,这既是响当当的中国风格,又象征着无穷的力量,与企业生产的起吊设备很匹配。

李耀纶与林雪玲,花了近三个小时,跟我细说了这段历时五、六年的引资历程。在我眼里是辛苦多多,这中间,来来回回在市区与下沙40里路的路程中,李耀纶、林雪玲夫妇坐公交、骑自行车,风里雨里,酷暑寒冬,奔波了不知道多多少少回。

问及辛苦几许,他们却都笑着说:“从不后悔!能为杭州市引进外资做点实事才是最开心的。”

爱国爱乡情浓 服务统战工作

早在几年前,作为杭州市政协委员的李耀纶就如何创建“人文杭州”,提出了“把中山路建成杭州的文脉”的好建议。他说,“在我国的大城市里,都有一条以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的道路——中山路。如果能把杭州历史上的几百位名人沿着中山路有机地排列,形成一条历史的文脉,这个在国内独树一帜的创意一定会引起中外各界人士的关注,也能提升杭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

担任着杭州市政协艺术团副团长的李耀纶,为奋战在地铁工地、道路改建等城市建设第一线的外来务工者,奉献了一场场精彩的演出。每次演出,李耀纶都花了不少心思:“杭州生活品质之城的建设,离不开这些外来务工者的功劳和贡献,节目既要好看,还要能带去感谢。”如今,他们的演出已达五十多场,演出足迹已遍及杭州市各大市委市政府重点工程工地现场。

在西湖风景名胜区杨梅岭村综合整治过程中,作为市政协老委员的李耀纶反映清末民初杭州城内名门望族横河许氏的代表人物――著名清官、实业家、学者许引之的墓就在杨梅岭,但历经沧桑,几近湮没,他积极建议在整治中加以整修,以展示其历史文化价值。他的社情民意很快得到了杭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视,当即批示有关部门研究。目前,许引之墓已成为九溪——杨梅岭景区的一处人文景观,海内外的许氏后裔也相继来杭州,表示愿意为杭州经济文化建设和海内外联谊作出努力。

林雪玲,一直满怀赤子之情,总说报效桑梓是她最大的心愿,她热爱祖国,热心侨联事业,积极参加侨界活动,多次被评为省、市侨联先进个人。她提出了有关基础教育、中小学教师待遇、儿童大病保险、市容环卫、社区建设、食品卫生、经济适用房的管理、道路交通等民生方面的议案和提案,还呼吁尽快解决归国二十五年的归侨的福利待遇问题、牵线搭桥解决来杭州投资建设的华人所遇到的困难等等。她坚持爱国爱乡、立足本职、引资引才,为杭州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杭州市侨联成立五十周年之际,林雪玲当之无愧地被授予“心系桑梓奉献奖”。在台上,她代表杭州市的归侨满怀深情地说:“在杭州的三十二年来,我和我的家庭得到了杭州市各级领导,包括杭州市侨联的无微不至的关怀,我们生活得很愉快、工作很开心。我感谢杭州,感谢杭州侨联。想到杭州的经济建设有我们付出的汗水,我很欣慰。看到杭州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我很自豪。我爱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