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建军:我的中国“芯”
骆建军,杭州华澜微电子有限公司总裁、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曾供职过国内大型通信企业,参与多项国家重点技术攻关项目;后远赴美国硅谷,担任一家企业的高级集成电路设计师。最后,带领团队回国创立了华澜微电子有限公司。
为中国梦归来
骆建军出生在浙江省诸暨县的农村家庭。1987年,他考入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微电子专业。毕业后,他来到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导师就是曾参与制造出我国第一个半导体晶体管的邓先灿先生。邓先生严谨求实、兢兢业业的治学精神,对骆建军的影响很大,使他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历史上唯一一个提前一年毕业并拿到硕士学位的学生,之后免试进入浙江大学攻读博士学位。骆建军在学生期间就参与科研,荣获电子工业部科学技术进步奖、浙江省教委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奖励。
走出校门,骆建军进入全国知名通讯企业—东方通信股份公司工作,负责电子电路和芯片的设计开发和科研,并带领团队成功开发出浙江省第一套拥有国家自主知识产权的光纤通信系统芯片,不久又担任了国家重点项目手机芯片的科研攻关带头人。虽然骆建军没有在美国留学过,但是他的这些成绩,获得了美国公司的认可。2001年,他接受美国“硅谷”一公司聘书,赴美担任高级集成电路设计师。之后,与同事楚传仁一起,在美国硅谷创办了Baleen(百立)公司,主要是做数码存储技术集成电路芯片设计研发和生产销售,第一年就成功推出了创新成果:USB和SD集成在一起的单芯片集成电路。
不过,骆建军自己的介绍中并没有过多提及这些成绩,相比之下,他多次地强调的是他的“中国梦”。骆建军说,自己在接受美国“硅谷”一公司聘书,准备赴美时就曾明确表态:“我去美国是取经学习的,最终我还要回来,要带大家做出具有真正国际化水平的集成电路。”
如今,骆建军果然如约而至。在中国半导体老一辈专家邓先灿教授的帮助下,骆建军带着在美国创建的研发团队回国组建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研究中心,以数码存储和数据安全为专业方向,并且成立了华澜微电子公司,产学研市场紧密结合,开始更高更远的“中国梦”。
为中国芯奋斗
集成电路听上去很高深,其实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与大家生活息息相关。包括手机、计算机等各类电子产品消耗量极大,集成电路便是这些电子产品的“心脏”。“棱镜门”、“监听门”等一系列事件,敲响全世界信息安全危机的警钟。“小到手机、电脑,大至服务器、飞机、导弹,没有自己的核心芯片,信息基本处于裸奔状态,很容易被获取。” 说到中国空“芯”之忧,从骆建军深皱起的眉头中,可以读出一种责任。
功夫不负有心人,骆建军在国内带领他的团队再次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从2011年开始,一系列成功的产品就不断走向产业化:我国第一颗eMMC控制器芯片、具有信息安全功能的SD卡控制器芯片,集成了我国商用密码算法和AES等国际算法的USB控制器芯片,我国第一颗固态硬盘控制器芯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我国第一颗SATA接口固态硬盘控制器芯片。该芯片采用专利架构,内含多个微处理器(CPU)核并行运算,达到千万门电路的规模。该芯片使得华澜微成为世界上少数拥有固态硬盘(SSD)控制器产品的公司之一,其应用不仅仅普及于民间消费类,更是工业和国防方面迫切需要的核心芯片,已经成功应用于无人飞机、遥感遥测等领域,突破了国外垄断。该项目成果的完成,实现了我国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的核心存储控制芯片换成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芯”的梦想。或许当时鉴定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联想集团创始人之一倪光南的鉴定意见最能说明重大意义:“这是从构思、设计、验证、加工、测试、生产、应用……地地道道自主产权的‘中国芯’。”“芯片采用国内110纳米工艺,实现了千万门级的大规模集成系统单芯片,是我国在固态硬盘控制芯片技术方面的重大突破。”
十年磨一剑。他用一个形象比喻,说明了其中的难度:如果把晶体管比作大楼,把线路比作道路,一块约14平方毫米的小小硅片上,集成的门电路规模比上海市人口还多,整个结构比上海市地图还复杂,芯片上的道路高架桥有6层!
“硅谷”的研发、创业经历,让骆建军深知再好的产品只有实现市场的“惊险一跃”才有意义。华澜固态硬盘控制器芯片的产业化几乎与研发同步进行,目前为止,华澜微和研究中心已经获得和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20多项,获得集成电路布图专有权5项和多项软件产品证书,发表了多篇国际论文。可喜的是,这些成果已经迅速产业化,甚至进入了国际市场。
在存储领域,先是数码存储卡替代感光胶卷,再是U_盘取代软盘,信息化产业更新的浪潮仍在推进,当前正在发生的就是固态硬盘替代机械硬盘的伟大产业变革。这个技术更新换代、产业重新洗牌的机会正是赶超国际对手的良机。前两次,骆建军也回国努力过,但因为国内配套政策、学术界和企业界创新氛围等问题,都失败了,只好撤回硅谷。这次他甚至将技术团队也带回国,期望抓住历史机遇。骆建军以一位行业专家的责任感告诉记者:这次中国不能再失去机会了,也不允许再失去了。
CPU、操作系统、硬盘,是计算机三大核心,单靠个人和一个团队难以实现全面突破,但是骆建军坚定认为,个人或团队都能在某方面突破,做到制高点,是个人的责任;一千个一万个有责任的工程师团队,实现梦想,整个国家也就实现了飞跃。紧接着控制芯片,骆建军又带着团队进军信息安全领域。
为中国人争气
在华澜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办公室墙上,许多画框错落有致,装饰得恰到好处。出人意料的是,这些画框里装的并不是艺术作品,而是芯片图片。其中最让华澜公司上下感到自豪的一张图片是“我国第一颗固态硬盘控制器芯片显微图”,它是骆建军与公司团队首次实现的“芯”突破。
华澜的文化,就体现在华澜微的英文名字S_a_g_e_中。骆建军解释道:第一,华澜微英文名字Sage的本意翻译是“智者”;面对西方先进科技,我们要勇于挑战,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科技水平要达到国际一流,做国际水平的“智者”。第二,Sage用拼音读就是“傻哥”;团队内部要做“愚公”,要有耐力恒心,要脚踏实地;一个人再聪明,也只有一个人的能力;而科学和技术往往需要很多重复劳动、辅助劳动,甚至学科交叉。真正具有强大攻关的是一个优良的团队。“智者”和“傻哥”的充分融合,就是我们常说的“大智若愚”的境界。
骆建军既是教授又是企业领导者,既有文科男生的书卷气息又是地地道道的工科男生,经常往返于中国和美国之间,而穿梭忙碌的身影只为推动国内芯片产业和世界先进水平接轨。他十分清楚固态硬盘控制器芯片只是第一步,必须把握产业革命的机遇,领导着团队激流勇进,勇摘桂冠,攻坚到云存储设备的核心技术,攻坚到信息安全系统的核心技术,为国家的信息安全和产业提升,争分夺秒地奠定集成电路芯片的坚实基础。
如今的骆建军是既有国内成功经历、又有海外辉煌业绩的高级技术人才,是既有学术水平、又有产业化执行能力的两栖人才,他兑现了自己的诺言,也在一步步地实现自己的理想。相信在未来的道路上,带着这颗中国“芯”,怀揣着自己的中国梦,他一定能走得更加潇洒,也更加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