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情描绘江南山水
【编者按】垂柳依依、荷叶青青、恩波古意、牛走田埂、牧童暮归……这一幅幅的江南水墨画,均出自美籍华人画家楼建飞之手。他生于富阳,高中毕业后入伍,后前往美国工作生活。如今,他又回到了故乡。一直以来,无论身处南京、北京、香港,还是美国,他不变的是对绘画艺术的追求。他用自己的微薄之力,用中国画的形式在美国传播着东方文化,而他最钟情的,仍然是养育他的江南山水。
我1961年出生于富阳,喜欢画画,都是因为外公写得一手好字。在外公的熏陶下,我潜移默化地痴迷上书画。
上了高中,我特别喜欢上美术课,也会临摹一些杂志上的作品。
1978年高中毕业,我进入南京军区炮兵直属部队服役,在那个时候喜欢上了篆刻。后来回部队卫生所工作,巧的是我的所长潘琪文是画画的,所长把他的绘画老师韩少婴介绍给我。韩老师毕业于国立北平艺专,深受齐白石影响,是“新金陵花鸟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我一有空就向韩老师请教。随后,韩老师见我喜欢刻印,又向我推荐了江苏博物馆专家、篆刻界老前辈王敦化和上海的金石书画家钱君匋两位老先生。
在这几位大师的引领下,我慢慢走上了艺术正道,常常有书画、篆刻作品发表在一些报刊上。当年,江苏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武中奇先生的高足任文田先生非常欣赏我的印章,推介我加入了江苏省书法家协会。那时,我刚刚二十出头。
1984年,我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荣获三等功。第二年,我调入总参谋部某部老干部干休所从事文化宣传工作。1990年1月份,我又随家人去了美国内华达州的里诺。
那时,中国画在美国比较新鲜,内华达州立大学一位负责人看到我的画后,邀请我到学校去举办一个画展,那次展出了50多幅作品,在当地反响不错。不久,我还开办了一个中国画画廊,希望在异国继续延续中国画的梦想。
在美国期间,我又找到了绘画道路上的引路人。这个人就是“发现周庄第一人”的著名水墨画家杨明义。我常常前往杨明义老师位于纽约皇后区的画室,学习“杨派”水墨技法。杨老师为人谦逊,把自己对水墨的理解、对艺术的理解,都一一和我讲解,成为我在美国的良师益友。我近年所创作的水墨画,也是秉承了恩师杨明义的风格。
在美期间,我最高兴做的事情是,向身边的人推介中国画,传播东方文化。我每年都向PBS电台捐赠作品,而每次都能拍卖到一个比较高的价格,电台对我的公益举措也表示赞赏。我认为,捐赠书画也是传播中国画的一种方式,这样就可以让更多的美国人来了解中国文化。
2007年,我被新泽西和纽约有两所学校聘为中国画老师。这段时间,我觉得很快乐,和喜欢中国画的学生们进行沟通和交流,以中国画为桥梁,让更多的美国学生了解中国,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2008年至2009年,为进一步提升自己绘画的综合能力,我前往中央美院高级研修班进修书画。在这里,我有幸接触到了张立辰、唐勇力、李铁生、姚鸣京等一批名师。在高校的艺术殿堂里,我感到自己是迟到的赶路人。我非常珍惜两年的学习时间,希望在艺术之路上走得更远。
我离开家乡有30多年,如今年过半百。这次回到家乡富阳,感觉很亲切。我看了黄公望隐居地,看了龙门,看了富春山水,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散发着芬芳。我想住下来,静下心来感悟,寻找更多的绘画素材,创作出更好的作品。